自來水含氯真的會傷皮膚嗎?

自來水含氯真的會傷皮膚嗎?敏弱肌、異位性皮膚炎 

很多家長在幫小朋友洗澡時,心裡都會有個疑問: 「自來水有加氯,這樣天天洗會不會傷皮膚?對敏感肌、異位性皮膚炎是不是更不好?」 這篇文章會用簡單的方式,說明台灣自來水「餘氯」的角色, 以及它對皮膚、呼吸道與日常健康的影響。

一、為什麼自來水裡一定要有「氯」?

多數國家包含台灣,在自來水系統中都會使用「氯」來消毒。 主要原因很單純:要防止細菌、病毒在管線中滋生,保障公共衛生安全

自來水從淨水場出來之後,要經過很長一段管路,才能走到各家各戶的水龍頭。 在這段過程中,如果完全沒有消毒餘量,一旦有細菌進入或管線老化破損, 飲水就可能出現衛生風險。

因此,水中保留少量的「餘氯」,是目前最普遍且成本合理的公共衛生做法, 可以大幅降低腸道傳染病與水源污染帶來的風險。

二、那氯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?

在法規容許範圍內,自來水中的餘氯濃度對一般人來說是安全的, 但「安全」並不代表「完全沒有感覺」。 對某些族群,特別是皮膚敏感的人,仍然可能造成不適。

常見的狀況包括:

• 洗澡時聞到明顯的「游泳池味」

• 洗完後覺得皮膚乾緊、脫屑

• 敏感肌或異位性皮膚炎族群,容易在洗澡後出現紅、癢、刺痛感

• 小朋友洗澡或泡澡時間較長,皮膚接觸時間拉長,反應更明顯

三、氯對皮膚與頭髮的影響機制

氯本身具有氧化性,會影響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角質層屏障。 皮脂膜就像一層保護膜,幫我們鎖住水分、減少外界刺激。

當皮脂膜被過度洗掉或受到氧化破壞時,可能出現:

• 皮膚保水能力下降,容易乾癢、緊繃

• 對清潔用品、環境的刺激變得更敏感

• 原本就有敏感體質或異位性皮膚炎的人,症狀可能被放大

對頭髮來說,含氯的水長期使用也可能讓髮絲變得較乾、打結, 染燙後的髮質更是容易顯得粗糙、失去光澤。

四、哪些族群對餘氯特別敏感?

以下幾類人,對自來水中的氯味與刺激通常特別有感:

• 嬰幼兒與小朋友:皮膚較薄、屏障尚未完全成熟,洗澡時間又常拉得比較長。

•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:皮膚原本就容易乾燥破皮,對外界刺激敏感度更高。

• 敏感肌、乾性肌膚族群:本來就容易乾癢、脫屑,遇到含氯熱水時特別明顯。

• 經常泡澡或使用溫泉池者:接觸時間比一般淋浴更長,累積刺激也較高。

五、降低氯對皮膚影響的幾個實際做法

1. 使用適當的淨水設備

• 全戶前置+活性碳:可有效降低水中的氯味與部分有機物,讓全家洗澡、洗臉、刷牙的水更加溫和。

• 淋浴過濾器:若暫時無法裝全戶系統,也可以先從浴室單點著手,減少洗澡時皮膚直接接觸氯的量。

• 生飲系統(如 RO 逆滲透):對於喝進身體的水,建議仍要有專門的生飲系統,以確保飲用安全與口感。

2. 調整洗澡習慣

• 避免水溫過熱(過熱的水本身也會破壞皮脂膜)

• 縮短洗澡時間,特別是小朋友的泡澡時間

• 選擇溫和、不過度清潔的沐浴產品

• 洗完後盡快擦乾並擦上保濕乳液,幫皮膚補回保護層

六、全戶淨水與軟水,對敏感肌有什麼幫助?

對敏感族群來說,影響皮膚的不只是「氯」,還包括硬水帶來的皂垢與水垢問題。 因此我們常常會建議將「降低餘氯」與「降低硬度」一起考慮。

以實際安裝經驗來說:

• 全戶前置與活性碳,可減少氯味與部分刺激性物質

• 全戶軟水,可減少皂垢形成,讓清潔更容易沖淨,減少殘留

• 搭配適當的生飲系統,讓喝的水與洗的水各自有最適合的處理方式

很多家庭在裝設全戶系統後,最直接的回饋是: 「小朋友洗澡後比較不抓癢了」、「皮膚沒那麼緊繃」、「味道變得比較舒服」。 雖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無法保證醫療效果,但在日常刺激減少的前提下, 皮膚自然有比較好的修復空間。

七、結語:安全是前提,舒服是升級

自來水中的氯,對整個城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安全防線,可以保護我們免於許多看不見的細菌與病毒威脅。 但站在「家庭與個人舒適度」的角度,特別是對敏感肌、異位性皮膚炎、小朋友來說, 適度地降低氯帶來的刺激,確實可以讓每天的用水變得更溫和、舒服。

如果你對家中的用水有疑慮,或想幫家人打造一個更友善肌膚的用水環境, AquaLeader 很樂意協助你從現場水質、家庭成員狀況出發,一起找出最適合你家的解決方案。

想讓敏感肌、小朋友洗澡時的水,再溫和一點嗎?

不一定要一次做到最滿,但可以先從降低氯味、減少刺激開始, 幫皮膚與呼吸道「卸下一點負擔」,讓每天的洗澡時間變得更安心。

• 依家中成員膚況與年齡,規劃合適的全戶前置與淨水組合

• 同步檢視硬水、水垢問題,避免敏感肌再被皂垢加重負擔

• 說明設備差異與維護週期,讓你清楚知道該投資在哪一段用水最有感

先從一份簡單的評估開始,不急著做決定,先確認家裡的水到底長什麼樣子,再來談要不要升級。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