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成屋、預售屋需要做全戶淨水/軟水嗎?
很多屋主在拿到新成屋、或是預售屋即將交屋前,開始思考要不要做全戶淨水或軟水系統。 常見的心聲是:「房子都新的,有需要嗎?」、「是不是等之後再說就好?」。 其實新屋階段有它獨特的優勢與風險,值得一併考慮。
一、「新成屋就不用擔心水質」是真的嗎?
新成屋代表的是「建築物新」,不一定代表「用水條件完美」,原因有:
• 自來水水源與水廠處理條件不會因為你家是新房就改變
• 大樓水塔雖是新的,但未來仍會有沉積物與清洗問題
• 管線雖然是新的,但若水質偏硬,水垢還是會在未來慢慢堆積
也就是說,新成屋只是「從零開始」,水質本身的優缺點依然存在, 差別在於你可以提早規劃、把影響降到最低。
二、在裝潢階段考慮全戶系統,有什麼優點?
• 可以預留空間:機器位置、排水管線、插座都能一起規劃
• 美觀度更好:管線可以藏於櫃體或管槽內,不影響整體視覺
• 減少返工:不用等裝潢都做好才拆天花板、打洞補強
對透天與預售屋來說,越早思考「總進水位置在哪裡」、「未來維修怎麼方便」,越能省下日後的施工成本。
三、新屋階段最適合思考的三件用水規劃
• 全戶淨水:處理泥沙、鐵鏽、沉積物,保護管線與設備
• 全戶軟水:在硬水地區,減少水垢,延長熱水器與衛浴壽命
• 生飲水路:預留廚下或中島飲水設備的管線與插座
這三者不一定要一次到位,但至少要先想清楚「未來可能會做哪些」,裝潢時才能留好路。
四、新成屋在設備選擇上的思考角度
在新屋階段,你可以把「設備壽命」拉長到 10 年、甚至 15 年來思考:
• 未來幾年會不會換熱水器?是否考慮全戶熱水系統?
• 家中是否會有洗碗機、洗衣機、烘衣機等大量用水家電?
• 之後是否打算添購更多過濾或軟水設備?
若可以在一開始就把「設備+水質」當成一個整體來看,你在選擇產品與品牌時, 會更知道自己到底在投資什麼。
五、結語:新屋階段是投資「未來十年用水體驗」的最好時機
新成屋、預售屋並不是「水質不用管」,而是「最適合把水質一併納入規劃」的階段。 這時候做的決定,會影響你未來十年以上的每天洗澡、煮飯與家電壽命。
先把總進水位置、設備空間與預算範圍談清楚,再來決定是先做全戶淨水、軟水, 還是先從生飲系統開始,都是很好的做法。
你正在看新成屋或預售屋的裝潢圖嗎?
如果你正準備裝潢或規劃預售屋,這就是把「全戶用水」一起納入的最佳時機。 趁現在先預留空間與管線,未來要加裝或升級都會輕鬆很多。
• 協助評估總進水、排水與設備最佳擺放位置
• 依照裝潢風格與收納設計,提供隱藏式安裝建議
• 讓你預先了解未來 5~10 年的保養與耗材成本
只要提供平面圖與大致管線位置,我們就能先幫你畫出未來全戶用水可以怎麼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