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到底適合「全戶淨水」還是「全戶軟水」?一篇讓你看懂差異
很多家庭在查資料時,會看到「全戶淨水」、「全戶軟水」、「全戶淨軟水」這幾個名詞, 但實際上到底差在哪裡?會不會買錯?這篇用一般人看得懂的方式,幫你把兩者的角色講清楚, 讓你知道自己家比較適合哪一種,或是該怎麼搭配。
一、先搞清楚:全戶淨水在做什麼?
全戶淨水的功能,可以簡單理解成:幫你把「看得見的髒東西」先攔在外面。 常見配置會使用 PP 濾芯、活性碳等濾材,安裝在總進水的位置,讓整戶用水先過一關。
主要處理的對象包括:
• 泥沙、鐵鏽、管線剝落的沉積物
• 水塔裡累積的雜質、顆粒狀污染物
• 略為降低異味、餘氯與部分有機物(視濾材而定)
它的核心價值是:保護管線與設備,讓你洗澡、洗菜、洗衣的水更乾淨, 而不是提供「可以直接喝」的飲用水。
二、再來看:全戶軟水在做什麼?
全戶軟水則是專門處理水垢與硬度的系統。 它透過樹脂交換,把造成硬度的鈣、鎂離子換成鈉或鉀,減少硬度,讓水垢不容易形成。
帶來的改變通常會出現在這幾個地方:
• 熱水器內部不容易結厚厚一層白色水垢
• 蓮蓬頭孔洞比較不會塞住,出水較穩定
• 浴室玻璃與五金配件上的白霧、水痕明顯變少
• 洗完身體比較好沖乾淨,皮膚不那麼緊繃
所以軟水在意的是:水對設備與皮膚的友善度,而不是飲用安全本身。
三、簡單判斷:你家比較像哪一種情況?
可以從以下幾個問題來自我檢查:
• 一打開水龍頭,水是否常常黃黃的或有小顆粒?
• 浴室玻璃、龍頭、水槽是否很容易卡白垢?
• 熱水器是否常常忽冷忽熱或出水量變小?
• 洗澡後,皮膚是否覺得乾癢、緊繃,家中是否有敏感肌或小朋友?
若你的痛點集中在「顏色、顆粒、泥沙」→ 全戶淨水優先。
若你的痛點集中在「水垢、設備壽命、皮膚乾澀」→ 全戶軟水優先。
四、多數家庭適合的典型組合
以 AquaLeader 的實務經驗來看,多數家庭會落在這幾種組合:
• 全戶前置淨水+廚下生飲機:先保護管線,喝的水另外處理
• 全戶前置淨水+全戶軟水+廚下生飲機:同時顧水垢與飲水安全
• 先做全戶淨水,日後視水垢狀況再加軟水機
不需要一次做到頂規,但需要先釐清:你的家庭目前「最在意」的是哪一段用水。
五、結語:先選對方向,再談預算與機型
許多人一開始就直接問「哪一台比較好?」, 但真正關鍵其實是:你家現在遇到的問題,到底比較像是「髒」還是「硬」?
只要方向搞對,接下來才是挑品牌、挑機型、談預算; 若方向一開始就錯了,設備再好、預算再高,實際體感還是會差一點。
還拿不定主意要選全戶淨水還是軟水嗎?
如果你目前只知道「想改善用水」,但不確定要從哪裡下手, 我們可以先從你家的實際狀況開始,一起把方向釐清。
• 依照你現在遇到的問題,協助判斷是「先淨水」還是「先軟水」
• 提供 2~3 種不同預算的配置,讓你清楚知道差在哪裡
• 說明每種方案的耗材與保養成本,避免後續壓力
先把問題說清楚,再一起選解法,比直接比價型號更有效率也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