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天 vs 大樓:全戶淨水/軟水安裝位置怎麼選?
同樣是想做全戶用水,透天、華廈、大樓的安裝方式完全不同。 有的人以為只要「找得到管子」就能裝,結果不是空間不夠,就是日後維修很不方便。 這篇從實務角度整理出透天與大樓在規劃上的差異,讓你可以先有畫面。
一、透天厝:重點是「總進水」與「維修空間」
在透天厝,最常見的安裝位置有:
• 一樓庭院或車庫旁的總進水管
• 地下室或側院的水錶與總開關附近
• 屋外牆邊,可加裝遮雨棚保護設備
安裝前需要先確認:是否有足夠的水平空間放置設備、高度是否足夠管路與保養操作、 是否有排水與電源可用。
二、大樓:要與管委會、物業好好「交朋友」
大樓管線通常較複雜,常見安裝點包括:
• 陽台上的進水管與水錶附近
• 管道間(須確認管理規約與空間)
• 頂樓或地下室的集中管路(依社區設計而定)
在大樓安裝前,建議先確認:社區是否允許個別加裝設備、 是否有噪音或外觀的相關規範,以免事後又被要求拆除或移位。
三、管線規劃三個關鍵:進水、出水、排水
不論透天或大樓,在規劃全戶淨水/軟水時,都繞不開三件事:
• 進水:從哪裡接?會不會影響其他住戶?
• 出水:是全戶共用,還是只給特定樓層或區域?
• 排水:軟水再生、反洗水要排到哪裡?會不會影響鄰居或公共空間?
這些都是現場勘查時,一定會逐一確認的細節。
四、預留空間的重要性:不只現在,還有未來
很多屋主在第一次安裝時,只考慮現在要放什麼機器, 但其實可以順便多想一步:
• 未來會不會增加軟水或生飲設備?
• 未來是否有可能加裝戶外龍頭或第二間浴室?
• 是否預留一部分空間與接點,方便未來擴充?
這樣在預算許可時,就不需要每次擴充都重拉管線。
五、結語:先看房子,再談機器
很多全戶用水的選擇,其實是「建築條件+用水需求」共同決定的結果。 透天與大樓沒有誰比較好,重點是:要用什麼方式讓設備與房子和平共處。
只要安裝位置、管線與維修動線都想清楚,全戶系統就會變成你家的好幫手,而不是新的壓力來源。
想讓專業技師幫你看「這一棟房子」適合怎麼裝嗎?
不管你住的是透天、華廈還是大樓,我們都可以依照實際格局與管線, 幫你找出最適合放設備的位置與管路方式。
• 事先評估安裝可行性與可能風險,避免踩雷
• 提供平面圖標註,方便與設計師或水電師傅協調
• 兼顧美觀、維修便利與安全性
一張平面圖+幾張現場照片,就可以先幫你做初步判斷,減少現場溝通的來回時間。